top of page

黃易

 

黃易(1744—1802)字大易,號小松,又號秋庵、秋景庵主、散花灘人、蓮宗弟子等,浙江仁和(杭州)人。黃易是詩人、書法家黃樹谷(號松石)之子,詩詞出於家學。書法篆隸最精,兼擅山水花卉;並為世重。還特別精於金石考據之學,成就甚高。為人做幕僚多年,官山東兗州府同知。著有《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目》、《嵩洛訪碑目記》、《武林訪碑錄》、《黃氏秦漢印譜》、《小蓬萊閣集、《秋景庵印譜》等。

 

黃易治印師從丁敬,兼ェ宋元,是丁敬之高徒,有出藍之譽。《光緒杭州府志擬稿》記載:"鈍丁嘗見其少作,喜曰,他日傳龍泓而起者,小松也。"

 

黃易篆刻風格醇厚淵雅,於恬靜中見秀潤,他繼承了丁敬印風,又以深厚的金石學為依托,直探秦漢之源,發前人之未見,進步完善了浙派的獨特面目。有"小心落墨,大膽奏刀"語,是為篆刻要訣。他的邊款,咀華納秀,用刀精整,章法豐富,一派高手風範。汪啟淑《繼印人傳》中說:"款識亦古雅諸苑,素稱繁邑。"黃易處於丁敬與後四家的承傳之間,他的白文印與丁、蔣相比更趨定型,浙派白文印最典型的要素,在他這裏已基本確立,技法也更成熟。黃易的印吸收了丁敬的高古和蔣仁的蒼渾形成了種秀逸、清潤的風格,而這種印式也就成為黃易的個人風格的集中體現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黃易在金石考據學方面也有相當的地位。在山東時,他搜訪碑刻,收獲甚富,集到金石文字有三千種之多。他的《訪碑十二圖》也標志著清代金石學的制高點。金石學名家阮元、翁方綱、王昶等都與他交往甚密。黃易在金石學上的研究,對他的篆刻藝術成就的取得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,丁敬和他都研究金石,又擅篆刻,所以在清代乾嘉時期有"丁黃"並稱之譽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