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來楚生
來楚生(1904—1975)原名稷勳,字楚生,以字行。別號有:然犀、負翁、一枝頤、非葉、安處等。晩年別署初升,亦作初生。齋名安處樓、然犀室,浙江蕭山人。1921年考入上海美專,畢業後曾在杭州辦"蒓社",組織開展書畫活動。抗戰勝利後定居上海,組織成立"東南書畫社",曾任上海美專及新華藝專教師。解放後任上海畫院畫師、上海市文史館館員。書、畫、篆刻曾盛名海上,有"三絕"之譽。書法善隸、草,隸書取法漢簡,老辣沈著;草書取法黃道周,挺拔險勁。
來氏篆刻受潘天壽先生啟蒙,初學吳讓之、吳昌碩,後又從明清諸家及漢將軍印中吸取營養。早期創作受到浙派及鄧散木印風的影晌,在傳統中顯規矩。中年時曾對古璽及漢印進行深人的研究與學習,對其個人風格及章法構成起了很大的作用。20世紀50年代起印風趨於成熟,形成一種"亂頭粗服"的生辣面目。他的印作以古拙、放縱、流動自然為主要特征。治印極強調章法,提倡篆刻中的"篆"應為印文的安排與章法的設計,是一方印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。
他的章法構成主要取法於秦漢印風格,幾乎每一種布局都可以在秦漢印中找到出處。他的章法強調虛實對比的處理,將古人"疏處可以走馬,細處密不容針"的理論演繹得淋漓盡致。布局隨形,在虛實對比中又統一調和,相互呼應。來氏篆刻除了文字印以外,還善長刻圖像印,這些圖像印分為ニ大部分:一是佛像印,二是動物或人形印。佛像印或坐或立,各具姿態,形象生動,簡練概括。其他圖像印則包括了人物以及所有動物在內的肖形印,這些肖形印取法於漢畫像磚及秦漢印風,風格簡練概括,氣韻高古,抓住特征,強調誇張。
bottom of page